開箱!Orico M.2 NVMe SSD 外接盒 (M2PV-C3) - 自己做個外接 SSD 吧!

買了新的 MacBook 附帶的開箱 Part 3,應該是最後一篇了… 吧? 之前有說要解決掉 MacBook 笑死人的 256GB 容量的最佳解就是外接一個 SSD 來用,成本極低而且速度對於大部分的使用情境來說也夠了。 於是我的策略就是我手邊剛好有一顆 M.2 PCIe SSD,於是我就買個 dirty cheap 的四百塊外接盒來用,來看看這樣用起來如何。 話不多說,這邊就直接進入開箱 開箱 外盒,這個是標準版,NVMe 版本的。同樣外觀也有 NGFF 適用的,也有所謂「四倍散熱版」的東東,我是覺得就看預算吧,我這個扣一扣折扣大概三百六。 背後有寫詳細規格,大概如下: 型號:M2PV-C3 接口:USB 3.1 Gen2 Type-C 硬碟:M.2 MVMe 速度:10Gbps 要注意的一點是 M1 MacBook Air USB 速度上限就是 10Gbps(而且還很該死的跑不滿),你買了 20Gbps 的版本也沒用就是了。 硬碟選購上其實也不用硬攻頂,因為 10Gbps 的上限也才讀寫 1000MB 而已,在這個 SSD 隨便都破三千 MB 的年代這個確實很可笑。 至於 SATA SSD 值不值得考慮,目前我看的結果是選 SATA 沒有多少價格上的優勢,那這樣讀寫只有 500MB 我覺得不太划算。所以就不太建議省這個錢了。 盒裝配件,簡易說明、USB C 對 A 的線、USB C 對 C 的線、和小小配件包(包含螺絲、螺絲起子、導熱墊和SSD固定卡榫)...

August 17, 2021 · 1 分鐘 · 小雷

開箱!OWC USB-C Travel Dock E - 拯救 MacBook 的慘烈 IO

很簡單的盒子 背面有說明本 Hub 的特色,IO 包含: RJ45 網路孔(最高 1Gbps) SD 卡讀卡器 USB 3.2 Type-A 孔 x2 (5 Gbps) USB-C 充電孔(最高 100W 充電) HDMI 2.0 孔(最高支援 4K @ 60fps) 包裝內含一頁說明簡介跟本體,沒了 外觀呈現四四方方,雖然體積不小但也不難攜帶 USB-C 充電孔、HDMI 以及 USB 3.2 特寫 要特別注意的是那個 USB-C 是透過 Hub 給筆電充電用的,所以沒有任何的傳輸功能。 另外別忘了 M1 Mac 只能外接一台螢幕,因此電腦上的其他孔就不能再接螢幕了,若要使用要將另外一個拔起來。 另外一側就是網路孔,SD 卡槽跟另外一個 USB 3.2 孔。 這台沒有 microSD 我覺得算是個滿硬傷的地方,所以建議出門還是要記得帶轉接卡。 背後是可收納式線設計,其實不會很長但是也沒有長到不方便的程度,其實比起線長那個體積跟重量會比較影響方便性。 還是要吐槽一點就是好端端的台灣製品我卻要花三個星期才能買到,慘。據說他們下次進貨是 9 月。 最後就是一個組合的樣子,那個體積跟重量真的只有比較適合在桌子平面上使用,整個外殼的作工很好,線材拔插的鬆緊度剛剛好。 體驗 初次插上電腦這個 Hub 會發出電流聲,這個有一點嚇到。不過隨著慢慢使用這個狀況有改善了一些。(但還是有點微微) 當接上網路線,但是沒有把 Hub 接上電腦的狀況,家裡的網路會因此被癱瘓。(這個不太清楚為什麼,這個症頭就像是把一條網路線的兩個頭分別接在 Hub 上面一樣。) 4K 螢幕接上並且開 縮放 模式可能會有點問題(最高只能 4K 30),解決的方法是再切回預設的解析度設定再調整回來。 這個孔太少,所以其實 OWC Dock Ejector 其實沒什麼安裝的必要? 我有試著搭配藍牙鍵盤滑鼠目前沒有遇到干擾的問題,2....

August 14, 2021 · 1 分鐘 · 小雷

M1 MacBook Air (2020) 開箱,來聊一下這個被吹上天的電腦

來簡單聊一下這個電腦。 我只能說經由三級警戒的催化,整天窩在家裡的我終於把一些時間還給自己,所以就可以做一些有的沒的事,然後整個消費就起飛。最近就是想說畢業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用教育價買東西了所以就趁這個機會入手已經渴望很久的 M1 Mac 了… 這次購買的是 MacBook Air 這次想說 AirPods 升 Pro 也才 2000 出頭我就加了,加上我對蘋果硬體品質的信心趨近於 0 所以我兩台也都加保了 Apple Care MacBook Air Apple Care 教育價:$4792 AirPods Pro 教育價:$1000 反正最後一定就莫非定理,不買 Care 就一堆問題,買了 Care 之後沒問題,可能是價值五千塊的綠色乖乖(? 老風格的盒子 映入眼簾的電腦 盒裝內有一盒說明書、 30W 的 USB-C 充電器,以及一條 USB-C 公對公充電線 說實在的… 一看到只有 30W 真的有嚇到… 但是好懷念像以前有收線的設計唉… 說明書盒裡面有貼紙,跟兩張 paper 一打開螢幕就 咚~~ 的一聲就開機了,就簡單做做設定進到桌面 最後一張近照,這才發現原來蘋果又更動了鍵盤的印刷,其實實際上跟 MBP 一樣同樣是剪刀腳但是打起來還是不太一樣,比較接近 Magic Keyboard 2 那種短鍵程的手感,但是打起來不會像蝴蝶腳一樣很有回饋感,覺得是個好鍵盤啦! 真實 首先要強調的一件事情就是這台電腦終究是一台三萬塊有找的電腦,只是單純這台「史上效能最低」的 M1 Mac 給的很多,賦予他某種層面一些兩倍價格電腦的使用體驗。 M1 基本上日常所有事情都不太會有什麼障礙,帳面數字以及跑分看起來很漂亮,實際上在進行日常工作的時候不會特別的有什麼超有感提升的狀況,頂多在算圖或是編譯之類的重負載才比較能體現那個速度。而雖然每一台 M1 Mac 都用同一顆處理器但因為散熱的結構而讓他有效能上的差異,但實際上彼此之間效能差異大概就是在輸出能快個幾秒鐘的程度,對「會需要三萬元等級筆電」的人而言我覺得不是一個考慮的點。 以下針對一些規格簡單講一下我體感上的感受: 8核 與 7核 首先就是 Air 獨有的顯卡八核七核問題,簡單的答案是我覺得對大家來說沒差。那個差異真的不大。...

August 12, 2021 · 3 分鐘 · 小雷